首頁 » 出書人 » 輔導&助人技巧 » 桌遊應用在資源班學生社交技巧之課程實例

桌遊應用在資源班學生社交技巧之課程實例

作者:lppc

讀者投稿-桌遊應用在資源班學生社交技巧之課程實例

文/王菀婕教師
圖/pexels

當特殊教育學童在普通班學習時,出現人際關係的磨擦和言語上的爭吵;或是令導師難以理解,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處理的狀況。身為資源班老師,在特殊需求領域課程,設計桌遊遊戲,協助特殊學生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以下內容為國小資源班學生的案例分享:

 個案是自閉症光譜族群的特殊生,有口語表達能力,缺乏適當的問題解決策略。導師反應個案在中午午餐用餐時,發生了特殊情況,個案在中午的海鮮粥裏面,一看到海鮮粥裏面有切成塊狀的小章魚腳,個案出現強烈的驚嚇反應,使用湯匙將小章魚塊從粥裏面挑出來,連同湯匙丟到了地上。

導師當下詢問個案怎麼了,個案說他不敢吃章魚腳,班級導師有適度的處理,告訴個案不喜歡吃的食物可以不要吃,把不喜歡吃的食物挑起來放在一旁就行了。導師也有發現個案的行為反應過於強烈,對於不喜歡的食物處理方式,並不恰當。

個案是自閉症光譜族群的特殊生,尚缺乏使用恰當的溝通語句和適當的問題解決策略,因此設計問題情境卡桌遊遊戲,訓練個案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在另一堂資源班的社交技巧課堂中,正好有其他學生抽中了此張問題情境卡,抽到情境卡的學生,要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回答出來才算過關。情境卡的問題情境內容:【中午用餐時,餐點出現了你不喜歡吃的食物,你該怎麼辦?】該學生立刻回答,不喜歡吃的食物,就不要吃。

老師接著詢問個案,中午用餐時,餐點出現了你不喜歡吃的食物,你會怎麼辦? 個案想了想,回答老師: 我會忍耐,把不喜歡的食物吃下去。當時老師聽到個案說出這句話的樣子,就好像在背誦書本內容和背台詞的口吻,我聽到這樣的對話,判斷這樣的內容可能是父母在家中教導個案,不喜歡的食物也要忍耐把食物吃下去。

老師告知個案: 不喜歡的食物,可以把它挑出來,放在餐盒一旁,是可以不要吃的。個案聽完了老師說的話之後,臉上的表情變得比較開心,彷彿心中的某種壓力釋放了。

從老師適時的引導中,個案具體明確的陳述出心中的想法,個案內心的想法是不敢吃小章魚這種食物,內心具有某種程度的恐懼感。再加上父母教導個案不喜歡的食物也要忍耐著吃下去,因此心中不喜歡小章魚塊的恐懼情緒被壓抑在個案心中。在真實生活中出現了不喜歡的食物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恐懼的情緒,又無法具體明確的說出來,於是在真實情境中表現出不恰當的處理方式。透過桌遊的情境卡,老師適當的引導,可以讓個案清楚的表達出他是不敢吃小章魚塊,個案內心的恐懼情緒也因此得到了釋放。接著,再引導個案如果在生活中,再遇到相同的情況時,你該如何處理? 採用問題提問的方式,可以刺激個案動腦筋思考該想出辦法,解決問題。

在接下來的下一周,資源班的社交技巧課程中,繼續進行情境卡桌遊的遊戲,此次個案自己抽到的情境卡問題內容正好就是

【中午用餐時,餐點出現了你不喜歡吃的食物,你該怎麼辦?】

個案抽到情境卡後,老師引導問: 餐點出現了你不喜歡吃的食物,你該怎麼辦? 個案思考了幾秒鐘後,緩緩地回答,他會用湯匙把不喜歡的食物挑出來,放到旁邊。接著老師再次詢問個案,如果你的餐點裡面出現了小章魚塊,你會怎麼做? 個案想了想之後,立刻回答,他會用湯匙把小章魚塊挑出來,放到一旁去,他可以不用吃小章魚。老師立即回饋個案這是一種適當的處理方法。另外,老師再教導個案遇到不喜歡的食物,還有另一種解決方案: 就是在排隊領餐點時,就可以事先表達 不喜歡吃該餐點,可以不要領取該樣餐點。

從個案的回答裡,可以清楚的知道個案已經學會了使用恰當的口語表達來處理不喜歡吃的食物,取代原本的驚慌失措的情緒反應模式。

本文中使用的桌遊是採用王宏哲醫師<情緒桌遊書:EQ的力量+勇闖EQ神秘島>,書本中提到情緒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認識自己的情緒」。當孩子情緒不穩,往往是因為發生什麼事都不清楚,因此無從控制,甚至越急、越慌、越氣。而解決情緒就好比大禹治水,重在「疏通」不在防堵;疏通指的是「引導式教育」能讓大腦神經迴路認知到不只有一條路可走,以引導的方式,讓孩子的情緒有出口。父母和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每當遇到問題時,自己試著想出問題解決方案,會在大腦的迴路中建立起正向的行為管理模式,以此正向的行為管理模式取代原本的情緒性的抱怨模式。

作者簡介

王菀婕

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長期擔任國小資源班教室,現任台南市國小資源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