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焦點解決取向教練是一種注重解決方案而非問題本身的方法,強調正向積極面,幫助客戶在短時間內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在焦點解決取向教練的實踐中,客戶的方法如果有效,就不須改變;如果無效,就做些不同的事情。這種靈活且實用的方法,讓教練能夠快速適應不同的情境,並有效幫助客戶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教練與客戶之間透過回饋,展現正能量,每一次的教練對談都是成長機會。
本書主要介紹焦點解決教練的簡要理論與實務案例。第一章,介紹關於教練的定義與內涵、教練與諮商的差異、常見的教練模式、焦點解決教練與對話的特色。第二章到十一章,分別是各類實務現場的教練工作經驗,包括客戶與組織的個人化相關議題,例如:客戶自我評估與改變、個人工作價值觀與信念;還有組織層面的議題,例如:高管之間的衝突與和解、如何復燃 Y 世代的工作熱情與動機、疫情後企業領導者的挑戰、領導者的變革管理、團隊營造、空降主管與公司資深人才攜手、提升團隊生命力等;此外,也納入時下重要議題,即 AI 世代人力資源部門主管的挑戰與跨越。
最後的第十二、十三章,則是整理了在焦點解決取向教練的養成,以及在實務工作上的實踐方法,還有經歷過的挑戰與因應經驗。
本書旨在為想要精練教練技術的人士,提供一個全面而實用的指南。此書不僅僅是教練們的工具書,更是一個陪伴者,能在大家學習教練歷程中提供支持和指引,幫助讀者發揮內在的力量,創造出超乎預期的效益。期望這本書能帶動個人、企業、社群正能量,成為他們在面對挑戰時的重要資源。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林烝增 博士
諮商心理師‧督導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
【現職】
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暨專業實習委員會主任委員
【經歷】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臺北市心理師公會理事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聯合會理事、秘書長、副秘書長
◎張如雅 心理師
ICF MCC‧諮商心理師
高階主管教練‧教練督導‧教練導師
【學歷】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
國立嘉義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
【現職】
中崙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如光國際教練學院榮譽副院長
行義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經歷】
臺灣金融研訓院資深講座
國際教練聯盟(ICF Taiwan)理事、常務監事
Mentally Fit Institute高階主管教練
【目錄】
(推薦序、作者序依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序一 時時新希望,日日可成長 張德聰/002
推薦序二 呼應時代變遷,現代企業教練實務教戰手冊 許維素/005
推薦序三 在教練歷程,實現魔法般的破框與創新 陳錦春/007
推薦序四 整合理論與實踐,現代企業教練修練之「道」 鄭杰榆/009
作者序一 焦點解決取向結合專業教練:啟發企業對話新技能 林烝增/011
作者序二 焦點解決取向:啟發教練對話的新視野 張如雅/014
CHAPTER 1 組織內急診室的春天─焦點解決教練取向/019
CHAPTER 2 「為何我沒拿績優?」協助客戶自我評估與改變/049
CHAPTER 3 為客戶量身訂製的焦點對話─價值觀與信念的實踐/065
CHAPTER 4 重要高管間的衝突與和解─量身訂製的焦點對話/079
CHAPTER 5 點燃 Y 世代的熱情、生命力與意願/095
CHAPTER 6 以 SOLUTION 模式迎接疫情後企業領導者的挑戰/111
CHAPTER 7 動盪時代的領導者鍛鍊─變革管理教練/123
CHAPTER 8 團隊營造/137
CHAPTER 9 空降主管與資深人才協力共榮/155
CHAPTER 10 點燃團隊生命力/173
CHAPTER 11 Al 世代人資主管的挑戰與跨越/189
CHAPTER 12 焦點解決取向教練的成長歷程/205
CHAPTER 13 焦點解決取向於教練領域的實踐與挑戰/211
參考文獻/223
【推薦序1】
時時新希望,日日可成長
張德聰
「張老師」基金會前董事長暨執行長
「教人打網球,技術上的指導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協助球員排除心理障礙才是重點。」「督導或教練同仁,技術上的指導不是最重要的,如何與同仁共同正向面對困境,賦能自己的因應方法及善用同儕解決成功之道,成功因應問題才是重點。」
提摩西‧高威(Timothy Gallwey)在著作《比賽,從心開始》中如此強調。
我個人接受焦點短期心理治療(SFBT)訓練,以此主題作為國內第一個 SFBT 博士論文研究,並擔任相關主題講師,已有多年,也曾將此主題運用於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EAPs),但國內將之運用於 EAPs 的相關文章不多也未見相關書籍,很高興看到林烝增老師及張如雅老師首度將 SFBT 運用於 EAPs 的文章匯集成冊,這實為一種創舉,對於學習 SFBT 專業工作者深入了解及學習如何運用 EAPs,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林老師擔任專任「張老師」多年,深具實務輔導與諮商經驗,且參與「張老師」機構在 EAPs 的入廠實務工作,研究與論文主題常探討 SFBT 相關議題,並曾於臺師大教育心理輔導研究
所開設輔導技術課程,也在「張老師」基金會開設 SFBT 專業課程工作坊,理論與實務兼具,其著作更是嚴謹,皆有引註相關參 考書目,加上實務經驗之詮釋,更是相得益彰,對於讀者十分有助益。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取向是 Steve de Shazer 與 Insoo Kim Berg 夫婦在主持美國短期家庭治療中心(BFTC)下,結合心理治療相關助人專業實務工作者共同開創逐漸發展,因此其理論深、具實務性,且短期而有效,更以當事人的相關正向成功經驗,以當事人為其問題解決的專家,正向例外的創新以及「由小變成大變!」的信心建構,因此頗受當事人接受及實踐。
焦點解決諮商取向認為個案是他自己問題的專家,而焦點解決工作者為催化當事人邁向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透過建構解決方案,讓諮商時間平均減少了 70%!可以說是短而有效的心理輔導與諮商方法,頗合乎時代的需求。林老師基於其專業研究及實務經驗,不僅探索用於心理輔導實務機構如「張老師」,也與其他學者合作寫過 SFBT 運用於學校,現更進而運用於企業及EAPs,深具意義,更為華人地區之首創!
書中具體澄清 SFBT 心理治療工作者與焦點解決教練取向之同與不同,同時建構了焦點解決教練取向的路徑(第一章,圖 1-1)及焦點解決取向的路徑與技術搭配(第二章,圖 2-1),包括了魔鏡隱喻、正向、希望、例外與假設與允許嘗試、多元、他山之境─我也可以做得到、行動漸進、激勵、效果–目標建構、具體評量效果、陪伴與團隊─我不孤單,架構頗完整,相信組織若能落實 SFBT 的積極與正向,必能促進發展與成長,打造更具創新、熱忱和團隊精神的職場。
此外,在第七章「動盪時代的領導者鍛鍊:變革管理教練」,第八章提出焦點解決教練取向的反思與解析,具體提供焦點解決教練的訓練及成長。在第九章,作者提出有時教練工作效果不如預期,可能有下列原因:未建立良好教練關係及教練亦需要督導,建議未來可進一步思考 SFBT 教練儲備的基本條件、特質及經驗,以及培訓及督導流程,如在督導下擔任教練觀察員,協助教練及見習教練。未來亦可收集相關資料,加一章 SFBT 教練的困境與突破、督導與資源,更有助於 SFBT 教練的實務協助與成長,或許未來可以有一本 SFBT 教練的訓練與督導,作為本書的專業進階版。
綜合以上,本書撰寫清晰明瞭、實務具體,又為相關主題的創舉,相信對我國 SFBT 應用於 EAPs 必產生良好的貢獻!故樂為之序!
【推薦序2】
在教練歷程,
實現魔法般的破框與創新
陳錦春
馬歇爾葛史密斯管理學院心理諮商博士
提到教練的學習與應用,於烝增老師與如雅教練焦點解決在教練的應用課程上,我曾見證過的精彩對話與研習熱情,是第一個浮現在腦海的畫面。
若想從教練歷程體驗魔法般的破框與創新的可能性,我的首選也會是焦點解決取向教練法。說到宛如生命的精靈、能讓人重塑新視野與新氣象的教練歷程,也是焦點解決取向教練法。因為焦點解決取向有直覺性的量表,能帶出個案的內心世界與渴望想要;也因為焦點解決取向有魔法問句,能帶出創新的資源與極致想像力,讓內心更有多元的力量源頭。
焦點解決取向看重優勢與未來,不執著在問題與過去;焦點解決取向也會找到例外的成功,強化內在資源與目標的整合再出發,讓行動更有動能與成效。
因為我有焦點解決取向應用在教練的信心,在模糊不安的主題與教練歷程中未曾焦灼不安。走進個案心中的風風雨雨世界中,我總是堅定陽光與行徑大道即將出現。
邀請大家打開這本《賦能員工突破框架:焦點解決教練取向實踐手冊》,去細細品味焦點解決取向,感受教練醇厚的底韻與個案的寶藏,在案例之中看到百轉千華,看到教練與個案共舞奇幻之境。謝謝烝增老師與如雅教練將焦點解決取向的精彩教練案例與學理結集成冊,普惠世人。希望這本書也能陪你養智養慧,在教練案例中交會出洞見與新意,讓焦點解決取向的案例陪伴讀者實現更寬廣的整合與應用,活出教練的厚度與豐富度。
祝福大家在教練的學習上更豐盛圓滿!
【推薦序3】
整合理論與實踐,
現代企業教練修練之「道」
鄭杰榆
國際教練聯盟(ICF)教練導師
感謝如雅教練與烝增老師合著的《賦能員工突破框架:焦點解決教練取向實踐手冊》,讓我有機會重新檢視自己跟焦點解決此一取向的緣分,以及欣賞兩位從豐厚的實踐經驗,歸納出焦點取向方法如何在當今組織領域最雋永又熱門的各種場景中,與當事人輕盈共舞,轉化思維與行為模式。
信奉「人在情境中」的社會建構主義,是因為深深體驗到身為群體動物的我們就是這麼自覺或不自覺受到外在環境的點滴影響(回想你一早進公司時,是不是會自覺或不自覺注意辦公室氣氛或主管臉色,以決定自己的行為表現?),這令我沉浸在以系統觀點切入的各種助人取向逾 30 年。翻開霉斑點點、2007 年由張老師文化出版的《稻草變黃金:焦點解決諮商訓練手冊》,我還能記得當時如同遇到知己一般雀躍的心情。
更有幸福感的是 17 年後,我能夠重溫這雀躍的心情;從書中看到無論是外部教練或組織主管,都可善用焦點解決的方法,處理同事間衝突、跨世代的價值觀矛盾、團隊士氣低落⋯⋯等等難題。如果你是初品嚐焦點解決的朋友,相信你會被書裡每一段對話的峰迴路轉深深吸引;若是這類書籍的饕客,相信你會想問:「要怎麼樣才能像書中教練一樣問出好問題?」這本書也回答了箇中關鍵,答案就在「道」的修煉。
「心之道」: 你對「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每個人內在都擁有足夠的資源與答案」這類信念,是親「身」體會過、真「心」相信或只是認同「理念」?
「變之道」:你對「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無常生滅是生命的真相」這類勸世金句,是親「身」體會過、真「心」相信或只是認同「理念」?
相信無論你是初嚐或深品焦點解決取向的讀者,這本整合理論與實踐的好書都會讓你不忍釋卷,祝福你展開屬於自己的修煉之道。
商品留言
目前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