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的花朵綻放得極為緩慢,
要到成熟時才能盛放,
擁抱無可避免的痛苦,
學習表達與包容強烈的感受,
在做出選擇時,
熱情就被滋養了。
作者從三十年助人經驗及觀察發現:人通常是抗拒活出熱情的;許多人對熱情有錯誤的見解及行為,限制他們發揮自身潛能,甚至產生不同的心身症狀。如何讓日常生活的每個面向都能因熱情而更加豐美?本書提供令人興奮的觀念與實際可行的建議,幫助讀者從身心靈層面找出自我限制的根源,從接納自己開始,與熱情共處。
現今社會上持續增加的各種憂鬱症、焦慮症與壓力,顯示人們對滿足的追求不成功。當人們意識到最深的渴望逐漸減少卻無法消失時,通常挫折感就會產生了。所以很多人都會懷疑,生命難道不應該更豐富嗎?但是真實的狀況是我們有可能體認到我們靈魂的慾望,了解我們心裡的內容。所以我們是可以選擇變得更有熱情。熱情對每個人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份禮物,因為它能增進一個人的活力,讓關係、工作、娛樂都能比過去從未想過的那麼有元氣。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變得更熱情,就要學著去容許自己全然展現熱情的範圍,但是多數的人因為要面對生活的壓力,常變得無法忍受太多熱情,而我們容納熱情的能力,也因為多年來的遏制與壓抑而變小了。從我們平常的呼吸模式中就能看出這一點,因為大多數人總不習慣讓肺吸足氣。另外,我們似乎總是在等待著什麼人或是一些事來「容許」我們活得更熱情一些。我們總是卡在過去的回憶中或是未來的計畫裡;然而一個人的熱情與活力只有在當下才能感受到,我們必須要在此時此刻選擇熱情。熱情是人類與生俱來並且可以培養的本性,它能促使我們的生命經驗更加的提升。每一個人都可能更熱情的過生活,只要您有意願面對自我,來自加拿大海文學院的David Raithby老師邀請您共同來體驗熱情,學習熱情,讓生活中充滿熱情。
大衛.瑞斯比(David Raithby,海文學院文憑、教育碩士、註冊社工)
仙蒂.麥卡妮(Sandey McCartney,海文學院文憑、健康教育與心理學碩士)
是海文專業訓練學院(The Haven In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Training)長期以來主要的老師之一,經常到全球各地工作,提供個人、專業與商務性質的成長訓練。大衛.瑞斯比具備三十年教學經驗,向來以敏銳、多元和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受到好評,曾任職危機處理中心、精神病院和家庭諮商中心,十九年前開始獨立執業至今。他工作的方式包括個別諮商、帶領團體、演講、上課和擔任顧問,擅長用「振動」(vibrant)的呼吸方式引導學員體會己身能量的存在和流動,教學風格獨特,混和著幽默、好奇與關懷各種元素。大衛與仙蒂在海文專業訓練學院教過許多課程,其中和熱情有關的為:「擁抱你的熱情」與「伴侶間的熱情」。
陶曉清
因為從小喜歡播音,立志成為廣播人。1965年進入電台工作至2008年退休。最早主持的是西洋流行音樂節目,後來因緣際會參與了校園民歌的推廣,成立民風樂府及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000年得到金曲獎的特殊貢獻獎。
1992年初次去Haven參加成長團體,審慎評估自己的生命歷程,決定從此只從事自己喜歡並覺得有意義的工作,開始帶領讀書會與成長課程。寫作有關成長方面的著作有:《寫給追求成長的你》、《讓真愛照亮每一天》。並主導翻譯《生命花園》一書。目前與李文瑗一起帶領成長團體。
李文瑗
台灣成長工作坊帶領老師、加拿大Haven學院團體成長課程小組帶領老師、慈濟大愛電視音樂與人文節目製作主持人,曾任崇德基督書院人文心理學講師、台灣資深廣播人。多年來研讀身心靈整合及助人工作課程與師資培訓課程,致力於整合心理學、佛學之理念,探索自我與他人關係整合,出版之著作《我夢見我買了一條船》、《上午夜琴聲的同學錄》、《山上的生活》、《做個值得被疼惜的女人》、重要心理叢書《生命花園》譯者之一。
王 行(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呂旭亞(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何湯雄(特力集團董事長)
李聖潔(蒲公英女性讀書會創辦人)
吳文傑(中華民國人生禪學會執行長)
夏瑞紅(上善人文基金會執行長)
陳文玲(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
陳登義(台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院長)
湯華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
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主任)
原來我們通常都只想認識積極樂觀與快樂的熱情,而忘記了痛苦、悲傷與憤怒也是熱情家族的一份子。……我感恩有這個機會再次跟自己的熱情相遇。
──陶曉清
我常覺得中國人是最熱情的民族,也是一個最懂得壓抑自我熱情的民族。當我看到本書原文版時驚喜連連,便向David老師提議發行中文版,因為本書深入淺出的論點與實作練習,將會對華人的身心靈整合有諸多啟發。
──李文瑗
(一)戴太陽眼鏡和耳塞出門的人
J.D.的聽力和視力變得越來越敏感,必須戴上太陽眼鏡和耳塞才能出門。這幾年他找過許多專家協助,但問題越來越嚴重,於是辭去工作,將自己囚禁在家中,很不快樂。當我們深入探究,J.D.終於談起大約二十年前發生的一次劇烈創傷事件,當時他看見的景象和聽見的聲音使他飽受驚嚇。我(大衛)重複地對J.D.說這些話,並大聲問他是否這就是他視覺和聽覺敏感的起源。J.D.眨了幾次眼睛,靜默著,然後開始點頭。在幾星期內,他的聽覺和視力開始改善,幾個月後,他告訴我他已回去工作並且做得很好。
(二)許多人的下場
在一些場合,我(仙蒂)與某個人共處時觀察到他們眼中有淚(眼淚是因為過去壓抑自己而流的),但是發現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然也沒有覺察到自己任何內在的感受。最近一位個案來做心理諮商,說她只是在容忍生命,計算著時間直到把日子過完,也就是到她去世為止。我們追溯到一年半前的一次攻擊事件。她與丈夫發生了特別暴力的爭吵,因為害怕失去關係,決定不「允許」她的憤怒再次出現。這名婦女有一段很長的受虐歷史,學會使用她的憤怒做為生存工具,一種面對無助時能感覺到活力和堅強的方式……
許多人說,他們在尋找更多的活力和熱情,但是實際上只想要一個非常有限的版本。人們想要的熱情是「正向的」:彩色的、豐富的、愉悅的、興奮的、行動的和投入的,對「負向的」熱情不感興趣:黑暗的、困難的、憤怒的、受傷的、害怕的、哀傷的或受苦的。不幸的是,多數人尋找的所謂「美好的、正向的」熱情版本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熱情,而是一個平淡、使人愉悅的經驗,流於表面而沒有什麼深度。熱情在本質上是一個完整而鼓脹的包裹,涵蓋人類所有範圍的感受與體驗。擁有正向熱情而不包含負向熱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完全沒有熱情。這正是許多人最後的下場。
商品留言
目前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