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書人 » 心理書坊 » 把阿德勒學說的核心精神:社會情懷實踐在生活中

把阿德勒學說的核心精神:社會情懷實踐在生活中

作者:曾端真

今天要來談談” 阿德勒演講集”這本書的副標題建立自我的生命風格。生命風格指的是個體面對人生任務的態度, 也就是對待人、事、物的態度,或說生命風格是引導個體行為的軸線。

大家需要想像在軸線的兩個端點,一端是自卑感,另外 一端是優越感,人的行為便是走在從自卑感到優越感的這條軸線上。

所謂的態度便是指走這條軸線的方式。阿德勒最常用movement

movement來說明一個人追求優越目標的行為模式movement具有動作的程度,和方向性用中文來翻譯這個詞,很難捕捉行為的動力意涵我覺得”行為動向”這四個字,勉強可以傳達行為的動力意涵。但仍需要看行文的前後,有時候可用行為模式或行為方式等來表達。

自卑感、優越感、和追求目標的行為模式阿德勒常說,有千百種。生命風格是個體獨特的創造每個人都不一樣。

阿德勒反對宿命論的觀點,主張人具有主體性,他說,個體是彩繪人生的主人。人生的目標是甚麼、達到目標的路要怎麼走全然操之在自己,就看他如何運用他自身的身心特質,經驗和他的環境。

自卑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到的不安全、不重要感、沒有價值感、或任何身心的不舒服不安的感受等等。因為人很難忍受這種威脅到自我存在感或價值感的狀態,身心會擾動不安,這個不安,促使個體努力克服自卑感。

那麼,如何才算克服了呢?個體會創造一個安全感的圖像,這個圖像稱之為優越感的目標,是個體所設定的人生安全的位置,是保障個人價值感的所在。目標不是指實質外在的成就、或物質的滿足、或環境的如意與否,而是內心的安全感所在。就像我們常見的現象,有的人已經擁有讓人羨慕的一切,仍然抑鬱寡歡。可能這個人自己也回答不出來。為什麼會這樣。阿德勒主張人的所有心理表徵,外顯的行為,以及內隱的心理活動,都導向這個優越目標。

他說,個體的症狀是一種自我保護,所保護的便是他所設定的”自我的價值”、”自尊”、或”安心”的狀態。自卑感、優越目標的設定、追求目標的方式,是潛意識的歷程。

不是可以清晰看見、也不是可以摸得到、或感覺得到。需要透過嚴謹的阿德勒心理治療理論和實務的訓練,並且熟練猜測的藝術。

阿德勒說了解人性是一門藝術,讀者們不可以套用這個學派的名詞,例如自卑情結等來論斷任何人,也不能隨意分析他人的夢境、早年回憶,出生序位、家庭星座等。

阿德勒強力主張社會情懷是一個人健康的指標,有社會情懷的人才能以平等待人。就不會以高人一等作為優越感的目標。不隨意論斷人,就是一個社會情懷的展現。如果我們都能夠具有社會情懷,這個社會會幸福、平安、喜樂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