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7 筆資料 /
43
頁 |
|  |
接住受苦的靈魂: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 |  |
|
這是一本有關各項身心靈創傷的陪伴記事散文集,用文學之筆記敘作者與學生和親人的相互陪伴及作者個人情緒處裡的方法。
more |
|
|
|
|
|
|
|  |
心靈巨著系列四冊合購 |  |
|
心靈巨著系列四冊合購,西藏生死書(精裝本),心靈神醫,照見清淨心-禪修入門指引,空,大自在的微笑─空性禪修次第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21年1月號第517期 |  |
|
凱特.弗蘭德斯在《不消費的一年:購物狂的重生之旅,擁有越少,得到更多》(The Year of Less)書中,開宗明義說:「1年不消費,人生會發生什麼事?答案是:多出50萬元、減重13公斤、出了1本書,以及找回快樂的自己。」
又來到除舊迎新的新年開端,你準備好「斷捨離」了嗎?
more |
|
|
|
|
|
|
|  |
就要傻冒樂天派,缺憾人生才完美:讓糾結出走,善待自己的排解壓力6大妙方 |  |
|
快樂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開放想法就開啟了幸福
對壓力微笑、和糾結握手:6大方案快速助你擺脫壓力,
ACT 靈活性六角形(hexaflex )貫穿全書,掌握這6大方案,你也能脫離壓力,活出自己嚮往的豐富人生。
more |
|
|
|
|
|
|
|  |
ACT實務工作者手冊:認知行為治療及接受與承諾治療的結合(售完停版) | 售完 |
|
本書幫助ACT實務工作者在理論與實務上整合CBT及ACT,超越形式技巧,進入功能的世界,並且進一步具備創新能力,以最有效、彈性的方式,幫助個案過著更有生命力的生活。
more |
|
|
|
|
|
|
|  |
|
接受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把痛苦當作跳板,以鑽石的六個切面深入剖析、提出解答。許多科學研究顯示,ACT對非常多疾病及狀況都有療效,包括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社交焦慮症、思覺失調症、邊緣性人格障礙症、職場壓力、慢性疼痛、藥物使用障礙症、癌症的心理適應、癲癇、減重、戒菸及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20年12月號第516期 |  |
|
今年上半年的閱讀關鍵字之一為「女孩學」,
社會總是不吝給予女性許多建議與教導。
然而逃脫了舊時代備受拘束的框架後,
當今的女人真的越來越自主嗎?
還是又陷入另一種「成為女神」的價值觀中不可自拔?
女人,究竟該怎麼活才不用如此掙扎?
本期企畫期望能從生活各個面向深入女性困境,
用心理師的諮商角度看自我價值建立,
讓女性可以不用被處處規範,而有更好的人生體驗!
more |
|
|
|
|
|
|
|  |
幸福關係的防疫處方箋:亮燦愛的行為! |  |
|
關於愛的普遍迷思讓我們很容易在現實生活過得很辛苦。世界上沒有所謂完美的伴侶,所有的夫妻都會吵架,愛的感覺像天氣一樣多變,這些都是事實,儘管讓人難以接受。但這並不表示你無法享有快樂浪漫的關係。透過簡單的革命性治療法,以新的正念觀為基礎的接受與承諾治療(ACT),你也可以學會更有效處理痛苦的想法和感覺,真正與伴侶相愛相守。
more |
|
|
|
|
|
|
|  |
走出苦難,擁抱人生:接受與承諾治療自助手冊 |  |
|
接受與承諾治療(ACT)是一種有科學根據的心理治療法,讓你用全新的觀點來看待苦難。
如果你正苦於焦慮、憂鬱,或暴怒,這本書可以幫助你。臨床研究指出 ACT 對許多心理上的問題都能提供有效的協助,但這不只是一本針對特定議題的自助手冊,而是一個能夠幫助你活出豐富、有價值人生的創新領域。
more |
|
|
|
|
|
|
|  |
Learning ACT╱第二版 |  |
|
英文原文書封上出現了(second edition/第二版)這是張老師文化唯一一本以(英文)命名的書冊;並與國際出版速度同步接軌,略過一版,直奔第二版-研學ACT,終於來到雙眼發亮的時刻了;這是一條終南山捷徑,也是研學者必備的居家參考書。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20年11月號第515期 |  |
|
在戀愛關係中,男性往往被社會鼓勵主動出擊,
卻造成了許多男性深陷在只知不斷付出的困局。
本次企畫將從男性關係經營出發,
探討男性於戀愛中的投報率,
以及該如何用正確的心態建立交際原則,
甚至在碰到困難時,也能放下男性自尊大膽傾訴。
讓我們破解追求文化的盲點,
並一起探索能真正建立自信的「新.戀愛心法」。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20年10月號第514期 |  |
|
在亞洲文化裡,青春歲月常被塑造成人生最精華的時光,
社會上也極力提倡青春的美好,
不只針對外貌,連思考也得年輕。
青春真的是最好的歲月嗎?
年輕真的等於美麗與健康嗎?
本期企畫從心理學理與諮商實務的角度,
洞悉人為何會懷舊?為何會想當個永恆少年/少女?
再透過感情、年紀議題探討現代關係中的文化思維。
從年輕與衰老的辯證,我們終將理解,
在時間的累積中,美好無關乎年紀。
more |
|
|
|
|
|
|
|  |
遊戲治療101(Ⅰ+Ⅱ+Ⅲ)三冊合購 |  |
|
關心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專業人士、志工、老師及父母們必備,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寶典-3百多種遊戲治療技巧
more |
|
|
|
|
|
|
|  |
|
辯證行為治療,在幫助人們處理壓倒性的情緒(overwhelming emotion)上有極大功效。研究顯示,辯證行為治療可以強化個人處理痛苦情緒的能力,而不至於失控或做出破壞性的行為。
more |
|
|
|
|
|
|
|  |
阿德勒心理學套書(五冊合購) |  |
|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充滿勇氣
指出跳脫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宿命限制
培養個人生命風格與社會情懷
是強調自發性與創造力的運用心理學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2020年9月號第513期 |  |
|
當今網路匿名黑特文化盛行,
舉凡生活大小事皆可成為抱怨素材,
在群眾心中的大義面前,
彷彿所有疑難雜症都有了解答,
黑特行為,是取暖還是公審?
本期企畫將帶讀者理解人會黑特的心理誘因與機制,
並且從社會、愛情、家庭常見的黑特話題,
看見當代人遇到哪些難解的情緒與關係議題。
問卦、求解所引發的效應不全然正面,
然而人心並非不古,更要試問我們是否了解過自己的心?
more |
|
|
|
|
|
|
|  |
|
本書致力證明有系統性地培養感恩心,會經驗到各種心理、生理和人際關係上的各種益處,並以研究證據駁斥快樂的設定值無法重新設定的說法,同時提供讀者培養感恩心的練習技巧。
more |
|
|
|
|
|
|
|  |
|
艾瑞克森這位哈佛大學舉世聞名的教授,一生以追求「自我認同」為職志。他最著名的人生八階段模式,至今仍是心理學的重要學說,本書在艾瑞克森妻子的協助下完成,前後花費十年時間蒐集資料,可算是對他最詳實、最貼近的敘述了。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二年24期) |  |
|
創立於1977年的《張老師月刊》是份歷史悠久的刊物,並在回映現代生活時,展現出嶄新風貌。我們關懷社會變遷與現象,探討人們的心理、行為與態度,更扣準家長、老師、孩子們不同的壓力和困擾。
兼具訊息性、知識性、體驗性,為讀者開拓一片身心安頓的桃花源。歷年來獲獎無數,是瞭解台灣心理面貌的權威刊物,也是校園輔導的指標性刊物。
more |
|
|
|
|
|
|
|  |
張老師月刊(一年12期) |  |
|
創立於1977年的《張老師月刊》是份歷史悠久的刊物,並在回映現代生活時,展現出嶄新風貌。我們關懷社會變遷與現象,探討人們的心理、行為與態度,更扣準家長、老師、孩子們不同的壓力和困擾。兼具訊息性、知識性、體驗性,為讀者開拓一片身心安頓的桃花源。歷年來獲獎無數,是瞭解台灣心理面貌的權威刊物,也是校園輔導的指標性刊物。
more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