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極致享受:羅西尼的食與樂
人生到達某個階段,最快活的莫非多一份閒,悠哉地享受生活。「二代青年」生活經驗豐富,心智穩健成熟,更懂得追求生活的品味,滿足多重感官快感,其中美食與美樂不可或缺。
有次在臉書看見曾選修我在社大課程多年的學員貼出和她先生浪漫享受法國餐的照片,極為讚賞。他們像許多熟齡族一樣歷經辛苦奮鬥歲月,先生尚在忙碌的工作崗位,太太已退休。太太生活態度積極,為自己安排充實的課程和休閒,其中上最久的一門課就是我的課。我總是鼓勵熟齡學員不斷學習,吸收新知。後來她從音樂中啟發對舞蹈的興趣,開始學國標舞,甚至加入我曾在課堂上介紹,一個提倡音樂養生操的單位擔任志工,陪伴長者練操,心境相當青春有活力。同時我也鼓勵享樂,中國人的刻苦精神熟齡族都體驗過,生長在經濟起飛的年代,「節省」是美德,哪來閒情談「享樂」。我說熟齡族最有資格談享樂,大家都苦過、打拼過,好不容易退休了,最該學習的是「如何享樂」。而美食和音樂搭配,稱得上是天堂等級的享樂吧! 美食永遠擄獲人心,電影《米其林廚神:美味的傳承》的開場畫面形同萬花筒世界,從一只空圓盤開始,依序灑上蔬菜、花朵、香料,一層一層精心鋪擺,調製出繽紛協調的「田園沙拉」,令饕客食指大動的美味!沙拉配色、配料過程,似樂團的音色配器想像:弦樂為底,一點銅管加強亮點,木管優美唱一段,節奏緊湊歡樂暢快無比!音樂界的美食與音樂的享樂代表,非羅西尼莫屬。他的音樂充滿歡樂,就知道他想著美食的心情有多愉悅。
美食為靈感原動力 聽羅西尼的音樂,如果產生一種似美食當前大快朵頤的快感,那就對了! 羅西尼為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代表,共寫作三十九齣歌劇,是一位快筆多產的作曲家。平均一年有兩齣歌劇問世,樂思流暢非比尋常。他的音樂風格喜悅快活,和他熱中享受美食的生活態度不無相關。他的音樂氛圍當時在全歐洲形成一股旋風,老老小小無不受到這熱鬧華麗、優美新鮮的旋律風靡,聲望甚至曾凌駕貝多芬之上。 義大利是美食王國,講究細緻飲食的態度充分反映在羅西尼身上。他對食物的品味一點不輸給音樂,如果不是音樂才華太傑出,無疑會是一位美食家。他對美食的熱愛經常到忘我地步。年少時期,曾在歌劇《塞爾維亞理髮師》的開場致詞時,忘我地詳細介紹新發現的沙拉配方,無顧自己新問世的作品。 羅西尼從不隱藏對美食的特殊情感,自稱一生只哭過三次:第一次是首部歌劇上演失敗;第二次是聽到小提琴鬼才帕格尼尼的炫技演出;第三次是羅西尼在巴黎期間,最愛的佳餚松露火雞掉落海裡。 羅西尼非一般好吃之輩,是真正懂得「食」的品味,一生追求極致飲食的同時代法國藝術烹飪之父卡瑞蒙(Antonin Careme)曾讚揚羅西尼的美食品味:「知我者,羅西尼也。」可見羅西尼不只愛吃,是真懂食的美學;呼應其音樂品味,快活瀟灑,且深具美感。 許多烹飪大廚視羅西尼喜愛的美食為活廣告,爭相為他訂製專門美食,舉凡:羅西尼嫩牛肉片、羅西尼水煮蛋、羅西尼嫩雞、羅西尼魚片。法國烹飪食譜始祖由國寶級廚藝宗師艾斯考菲爾(Auguste Escoffier)編寫,當代美食家視為聖經,其中集結不少與羅西尼相關的配方,至今仍廣為世界各國餐廳採用。
食物與音樂 羅西尼的音樂創作經常與美食分不開,歌劇中頻繁引用美食和宴會場景,例如曲調優美華麗、劇情風趣的《阿爾及利亞的義大利女郎》,劇中提及蘿蔔、小黃瓜、鳳尾魚、奶油、乾果甜點如無花果、葡萄乾、杏仁、榛果、還有德國蛋糕等。《辛德蕾拉》劇中的落魄男爵有段歌詞,提及母雞、鱘魚、包子、蛋糕、水果、糖果、香草和咖啡等。羅西尼發表歌劇的方式不同於其他作曲家純粹發表音樂,曾在一八二九年為歌劇《威廉泰爾》首演特製蘋果派,擺盤根據劇情裝飾以被糖箭刺穿的蘋果,一旁倚著糖弓,暢快地結合美食與美樂。 哪裡有美味,哪裡有歡樂,在羅西尼的音樂中表達最貼切。他的音樂大多明朗輕快,詼諧喜悅,感官受到充分取悅,聽完有助腸胃蠕動與唾液分泌,有清爽可口之感。 進入羅西尼的音樂與美食世界很容易,一道多層次味覺的「羅西尼雞肉乳酪豌豆沙拉」可搭配歌劇《塞維里亞的理髮師》序曲。開頭莊嚴的齊聲奏出兩個和弦,誘出引人一探究竟、亟欲品嘗的好奇心,乍聽以為很嚴肅,其實不然,有趣的還在後頭。弦樂和低音管奏出安靜的旋律,一副還在賣關子模樣,在上行的旋律埋下即將一層一層走向他朝氣蓬勃世界的伏筆。終於在主部進入戲劇性升騰,音樂愈來愈華麗、燦爛,猶如嘗到美食滋味般,細胞瞬間被喚醒。搭配《賽蜜拉米德》序曲則有另一種直截了當的興奮心情,皆相當受到歡迎,至今頻繁地在音樂廳上演。羅西尼的音樂洋溢樂天享樂氣息,值得講究生活品味人士追隨。
羅西尼 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2.29~1868.11.13 義大利
音樂專輯推薦 羅西尼:歌劇序曲集 唱片公司:Brilliant Classics 指揮:巴提茲 演奏:皇家愛樂、墨西哥國立交響樂團
|